榕树头下讲古仔道教村有群ldquo

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 https://wap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水是生命之源,城市之脉。数千年来,乐从,这片河涌交错、基塘交织的土地,人才辈出,承载着许多丰富多彩、历史悠久的故事。水,早已刻入每一位乐从人的生活中。乐从发布开设“大榕树下讲古仔”的故事栏目,讲述乐从人与水共生的故事。

南方地区常年雨水丰润,气候温和,自古以来种植业和养殖业便十分繁荣,顺德地区由于河网密布、农业发达,更诞生了桑基鱼塘这一独特的生产模式。彼时,从事养殖业的农民都喜欢在鱼塘中养鸭,“鱼鸭混养”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,还能实现多重增收、保持生态平衡。可以是,一条鱼,一只鸭,养活了无数以此为生的老百姓。

鸭子能够养活人,但你又是否听过,鸭子还会出“脚”救人?

在这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的季节里

搬上一张椅子

与发布君一同

坐在大榕树下

惬意地倾听

道教村与鸭子的故事吧

三位元帅与“救命恩鸭”

传说,道教张氏始祖张良,别字子房,是西汉(公元前-年)刘邦即位时的军师官封留候。由于张军师为人公正,清廉善良,屡立战功,因此积荫于后代,子子孙孙皆封官受爵,直至宋朝,张良的后裔还有点名气。

南宋末年,元军向中原大举进攻,对宋朝官宦后代斩草除根,实行诛九族政策。因此,凡在南宋做过官的人以及与当官者有亲缘关系的市民,都拼命从北往南逃。一段时间里,北方掀起了难民逃亡潮。据说,江南一带许多地方的人都是那个时候移居过来的。被元军追捕的南逃难民,有的当场遇害,有的半路被杀,有的得好人相救匿藏起来,有的走得无影无踪……

张良的后代及其他逃离北方的难民,经江西大庚岭,穿南雄珠玑巷,历尽千辛万苦,才来到现在道教村地界。这些人里,有三位是南宋的老元帅,分别是“康公元帅”、“车大元帅”和“麦大元帅”。

那时候的路,条件恶劣,几乎没有一米几尺宽的人行路,即使是官府大员骑马上京所走的路也只是驿道。再加上南方气候自古温润多雨,野外的泥泞小路因为雨水的浸润经常是坑坑洼洼的,人走在路上就会留下脚印,元军官兵追捕难民,全凭观察逃亡者行走的脚印来辨别走向和人数多寡。官兵们正是凭借着一路的脚印,追踪至南方。

当时,南方地区“鱼鸭混养”的生产模式已是相当成熟,而在乐从地区,丰富的水资源十分适宜甘蔗种植,茂密的甘蔗林随处可见。如此独特的自然环境,也为三位老元帅的故事埋下了伏笔。

当元军官兵追到道教地界与康公元帅等一群人相距仅有十丈远时,迎面是一片鱼塘和一片茂密的竹林,鱼塘中鸭子成群结队,正在歇息。就在此时,道教张氏始祖“仲宣公”突然从水塘里赶了一千几百只满脚淤泥的鸭子出来。追兵把鸭子吓得到处乱窜,有的向东,有的窜西,有的朝南,有的走北……就这样,鸭脚的淤泥把三位元帅及其他逃难者的足印抹掉了,使追兵顿时迷失了方向。再加上周围均是茂密的甘蔗林,三位老元帅的身影不一会便已完全消失在林中,不知去向,官兵们便也无法再追,三位元帅也因此获救。

三位元帅脱险后都认为,鸭是他们的救命恩人,今后再也不吃鸭子了。后来三位元帅去哪儿了,没有人知道。

老刘救木偶

当时,在道教村居住的人不多,但有好几个姓氏。其中,有一个姓刘的人,住在梁家涌边的茅寮里,以补鞋为业。因为他有姓无名,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为“老刘”。

每天,老刘都挑着补鞋的家生,往大罗、走路州、过新隆、转葛岸、游平步、拐小布、经荷村、跨大墩、越岳步,然后再由良村穿劳村,返回道教。

▲道教村景。图源/顺德漫游

有一天上午,老刘刚跨出门槛,走了几步,看见涌里拐弯处的水流得特别急,冒出一个又一个的漩涡。老刘定神一看,发现漩涡里有三个木偶在翻来覆去地打滚,相貌慈祥,露出笑容。被称为菩萨心肠的老刘,立即放下担子,卷起裤脚,淌进水里,想用扁担将木偶地救出漩涡,流到大海去出生天。谁知事与愿违,正当老刘救出了第一个木偶,正想去救第二个时,第一个又返回来了;刚想去救第三个时,第二个又返回来了……如此一次、二次、三次……周而复始,直到太阳西斜,漩涡里仍是三个木偶。此时,老刘觉得有些奇怪,索性把三个木偶都捡起来,放进箩筐里,带回家了。

▲道教公园

每天,老刘都把三个木偶放在补鞋担里,装上三柱香,伴随自己一块儿上街去。说也奇怪,从这天起,老刘的生意变得特别好了,他心里感到非常高兴。

一日清晨,老刘吃完早餐,像往常一样挑起补鞋工具和三个木偶去做生意。谁知扁担一压上肩膀似千斤重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挑起来。他觉得很奇怪,以为补鞋担子里多了什么物品,于是仔细检查担子,但都没发现新物品,只是觉得三个木偶像比原来重了很多。原来,这三个木偶像是三位元帅的化身。

后来,补鞋老刘找了几根木头和一些竹枝搭建了一间屋子,当作临时的庙堂,把三个木偶像安放在内,每天早晚上香祈祷。道教其他村民知道这件事后,家家户户都来参陈,祈求保佑平安。

“康公元帅庙”建成

几年后,这位正直、善良的补鞋匠老刘不幸因病去世了,道教村村民都为此感到难过。乡人安葬老刘后,筹建了一座庙来安放三位元帅的神像,庙旁增建了右厢,用以安放刘相公(即补鞋匠老刘)神像。这座庙便是现在的“康公元帅庙”。

康公元帅庙建成后,不仅道教村人来上香,其他乡村也有不少人来求拜,香火极之旺盛。这一带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男耕女织,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,许多人都认为,这是康公元帅赐的福。

由于鸭是康公元帅、车大元帅、麦大元帅的“救命恩禽”,道教村敬奉康公元帅为神圣,因此他们不会吃鸭。闻讲,道教人从南宋末年至今七百多年来不吃鸭是祖先的遗训,一代教一代,也一代传一代。“道教村人,只养鸭,不吃鸭”、“吃了鸭子会呕吐,也会肚子疼”这两句话也成了道教村家规民约。

来源:乐从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、佛山新闻网

编辑:佛山新闻网张淑莹

审校:岑炽晖、麦丽敏、张家铭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jwbls/16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
    冀ICP备19027023号-7